立己達人、胸懷天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重申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中國外交政策的莊嚴宣示: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亞太地區不是誰的后花園,不應該成為大國角斗場?!薄叭魏胃恪吕鋺稹膱D謀,人民不會答應,時代不會允許!”“阻滯甚至拆解亞太地區長期形成的產業鏈供應鏈,只會使亞太經濟合作走入‘死胡同’?!薄痪渚鋾r代箴言切中肯綮、發人深省,被全球媒體敏銳捕捉,爭相報道。
亞洲開發銀行代表從中捕捉到與中國攜手推進區域脫貧減貧的合作機遇;智利學者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可持續的全球發展觀,對發展中國家是“非常有益的借鑒”;一位泰國外交官說,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中國與世界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模式。
當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發展成果,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進程受阻,南北鴻溝繼續拉大,糧食、能源安全出現危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
推動更加普惠的全球發展,意味著各國共同發展,走在前面的國家應該真心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都應為全球發展事業盡心出力。
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曾擔任泰國駐中國大使,并于2001年向江澤民主席遞交國書。敦對江澤民主席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他說,江澤民主席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以及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方面所作的貢獻將被永遠銘記。泰國人民感謝他在加強泰中關系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錦州市民在東湖森林公園休閑游玩。新華社記者楊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