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險挑戰的意義上,“環球同此涼熱”正成為真切的現實。逆全球化、新冠疫情、氣候變化、戰亂沖突、糧食危機紛至沓來,百年變局的挑戰性不斷顯現。美國《紐約時報》在社論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世界要做一個選擇,通力合作還是分崩離析。
黨中央的“重拳”整治,讓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許多基層干部說,為基層減負實際上是“一減N增”,形式主義的東西少了,與群眾交流、干實事的時間也就多了。
工作人員在圭亞那首都喬治敦國際機場搬運中國援助的新冠疫苗(2021年3月2日攝)。新華社發(圭亞那新聞署供圖)
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主張平等尊重、團結合作的秩序觀……中國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不斷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
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中)為歐洲地區首家中國疫苗工廠奠基(2021年9月9日攝)。新華社發(普雷德拉格·米洛薩夫列維奇攝)
紛至沓來的榮譽讓王超生出了濃濃的職業成就感與獲得感,他不禁感嘆:“現在全社會都非常尊重技術人才,對于人才培養也空前重視?!?/p>
從打零工到當上組長,進城務工20多年后,44歲的李云和如愿在濟南市區買了房、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