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舊居墻上一張照片,吸引了眾人目光。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感慨:“這些歌頌黨、歌頌毛主席的文藝作品都是人民群眾自發創作的,充分說明人民選擇了毛澤東,人民擁戴毛澤東?!?/p>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里,“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它“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兼容走向現代化的多樣道路”,“不是只有一種形態、一種標準”的民主,各國人民“擁抱世界的豐富多樣,努力做到求同存異、取長補短,謀求和諧共處、合作共贏”。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塊莖始終長在根基位置。同樣道理,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將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016年11月,在秘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習近平主席以地瓜作喻,生動詮釋中國與亞太地區國家攜手前行、共筑夢想的決心與誠意。
在大航海時代所開啟的“世界歷史”進程中,關于現代化道路、文明形態多樣性與單一性的思辨從未停止。上世紀九十年代,冷戰的結束將這一思想爭鳴再次推向了高潮。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宣稱,歷史將“終結”于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他的老師塞繆爾·亨廷頓則表達了對不同文明走向沖突對抗的擔憂。無論是“歷史終結”還是“文明沖突”,西方世界對國際秩序的構想都沒有跳出或“西方化”或東西對抗的思維框架。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們期待,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將繼續擘畫中國同世界各國友好合作新藍圖,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注入和平發展新動力。
減負效果怎樣,群眾有發言權。